臨床上很難見到“胃、十二指腸未見異常”的正常胃鏡報告。成年人做胃鏡檢查,幾乎無一例外會得到這么一個輕級別的診斷:慢性淺表性胃炎。那么這個淺表性胃炎問題大不大呢?
胃炎多種多樣,診斷主要靠胃鏡觀察和病理切片。所謂淺表性胃炎,在顯微鏡下看,胃粘膜淺層有少量炎癥細胞浸潤,而深層的胃腺體正常。
胃鏡下視角看淺表性胃炎:胃粘膜充血、水腫及點狀出血與糜爛或伴有黃白色粘液性滲出物。其實,紅腫充血是炎癥的普遍表現(xiàn),就像眼結(jié)膜感染了會泛紅充血的道理一樣。
顯微鏡下視角看淺表性胃炎組織:與萎縮性胃炎的區(qū)別在于,顯微鏡下看,淺表性胃炎的腺體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縮性改變,粘膜層以漿細胞及淋巴細胞等慢性炎癥細胞為主。根據(jù)炎癥細胞浸潤程度,淺表性胃炎可分為輕型、中型、或伴急性活動等類型。
但很多“健康人”體檢也被診斷淺表性胃炎,這是怎么回事?其實,胃粘膜淺層本身有少量淋巴細胞或漿細胞浸潤,屬于正常現(xiàn)象,這種命名并不診斷任何臨床問題。
胃痛的厲害,檢查結(jié)果是淺表性胃炎,而正常人也是淺表性胃炎。如此說來,這個病究竟屬于正常還是不正常?
如果體檢發(fā)現(xiàn)淺表性胃炎,沒有任何癥狀,此時淺表性胃炎可以理解為正常。
如果是本身有胃痛,近又喝了酒、吃了藥,去檢查診斷淺表性胃炎,那就要考慮為“胃病”了,這是疾病還沒進展暫時局限在淺表部位,若不控制疾病繼續(xù)發(fā)展,可能變?yōu)槲刚衬さ拿訝€或者萎縮。
慢性淺表性胃炎還要不要治療呢?這需要根據(jù)有無癥狀來決定。
對于只是體檢胃鏡報告有慢性淺表性炎,而本身無任何癥狀的人而言,無須治療。假如有食欲減退、上腹部不適、隱痛、噯氣、反酸或惡心嘔吐等癥狀,則需要對癥治療。
部分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人同時伴有幽門螺桿菌(Hp)感染,此時要不要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呢?其原則也要視癥狀而定:無癥狀者無須治療,有癥狀者需進行Hp根除治療,這樣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癥狀。
此外,根除幽門螺桿菌還可以減輕胃黏膜慢性炎癥,從而預(yù)防消化性潰瘍的發(fā)生;在很大程度上還能預(yù)防胃黏膜萎縮,從而可能降低胃癌的發(fā)生率。
慢性淺表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,往往難以嚴格區(qū)分。從概念差別上來看,淺表性胃炎是基于內(nèi)鏡檢查所見,消化不良是基于臨床癥狀,二者不是一對應(yīng)的關(guān)系。
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癥,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表層上皮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,胃鏡下可以發(fā)現(xiàn)胃黏膜充血水腫、糜爛出血??梢园l(fā)生在全胃也可以分別發(fā)生在胃竇、胃體、胃底或全胃。
功能性消化不良舊稱非潰瘍性消化不良,是指一組無器質(zhì)性病變或僅有一般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癥候群,可反復(fù)或持續(xù)發(fā)作,中青年多見,癥狀以上腹部不適、疼痛、上腹脹,常發(fā)生于餐后,或餐后加重,并伴有噯氣、早飽、食欲下降、上腹隱痛或灼痛、甚至有惡心嘔吐等癥狀。
慢性淺表性胃炎與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時存在,兩者常常在同一個人身上都符合。因此,二者看似兩個病,其實只是診斷的角度不同而已。
但需注意的是,病變嚴重程度與消化不良癥狀的嚴重程度不是平行的。例如:有的人只是淺表性胃炎,是輕微的病變,但其癥狀可以很明顯,而其他更嚴重的病可能他不一定有很明顯的癥狀。
總而言之,遇到淺表性胃炎可莫驚慌,應(yīng)積極排除器質(zhì)性疾病,之后以改善癥狀為主即可。
來源:蘭世亭 作者: 楊大夫
本文為轉(zhuǎn)載,我們不對其內(nèi)容和觀點負責。